2021年,大竹县水务局按照“城乡统筹、区域集中、互通共济”的思路,统筹谋划、加快补齐农村供水基础设施短板,积极推行农村供水城市化,实现城乡同质化饮水全覆盖,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布局谋划。坚持提高站位、统筹兼顾,在原有供水管网布局线路基础上,突出顶层设计,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管材损耗、供水水压、施工便利等因素,调整优化管线布局,以乌木滩(土地滩)、龙潭、九龙、同心桥等4座骨干水库为水源保障,新建3座日供水能力万吨以上的大水厂,铺设N条供水管线,形成“四源、四厂+N线”的供水保障体系。目前,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85.5%,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9.3%。
二是建立治水机制,强化水源保护。与重庆市梁平区、广安市邻水县联动共治,建立了联防共治机制、环境安全及污染事故处置联动机制、工作会商和交流机制、联合监测和预警机制,共同推动铜钵河流域、东河流域治理,成效显著,为着力提升入境水质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不达标水源地整治,推进县级饮用水源地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完成乌木滩水库、龙潭水库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完成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物理隔离围墙2公里,金属围网6500米,整理龙潭水库绿化用地12000平方米,龙潭水库栽种斑竹25000株。
三是科学谋划项目,加快补齐短板。“十三五”期间,规划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水源工程、灌区续建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50个、计划投资36亿元;争取到位中省资金4.8亿元、基金贷款11.58亿元,位居达州市第一;小型水库水源工程、重点场镇河道治理、灾后薄弱环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库连通工程等重点项目纳入水利部规划。着力提高供水保障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大竹县水务局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布局谋划。坚持提高站位、统筹兼顾,在原有供水管网布局线路基础上,突出顶层设计,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管材损耗、供水水压、施工便利等因素,调整优化管线布局,以乌木滩(土地滩)、龙潭、九龙、同心桥等4座骨干水库为水源保障,新建3座日供水能力万吨以上的大水厂,铺设N条供水管线,形成“四源、四厂+N线”的供水保障体系。目前,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85.5%,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9.3%。
二是建立治水机制,强化水源保护。与重庆市梁平区、广安市邻水县联动共治,建立了联防共治机制、环境安全及污染事故处置联动机制、工作会商和交流机制、联合监测和预警机制,共同推动铜钵河流域、东河流域治理,成效显著,为着力提升入境水质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不达标水源地整治,推进县级饮用水源地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完成乌木滩水库、龙潭水库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完成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物理隔离围墙2公里,金属围网6500米,整理龙潭水库绿化用地12000平方米,龙潭水库栽种斑竹25000株。
三是科学谋划项目,加快补齐短板。“十三五”期间,规划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水源工程、灌区续建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50个、计划投资36亿元;争取到位中省资金4.8亿元、基金贷款11.58亿元,位居达州市第一;小型水库水源工程、重点场镇河道治理、灾后薄弱环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库连通工程等重点项目纳入水利部规划。着力提高供水保障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大竹县水务局
责任编辑:饶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