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疫情发生以来,成南高速火花出入口疫情防控检查点日夜坚守,牢牢把好交通运输关口,外防输入、内防外溢。紧接着,8.30成都疫情爆发,成都来(返)南车辆及人员陡增,疫情防控检查点压力随之剧增,高速公路出入口一刻不放松、一丝不懈怠,排查车辆、人员,实时将人员信息推送各乡镇实施管控。
一支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实行县级点长+执行点长+轮值点长负责制,分别从交通、公安、交警、卫健、属地乡镇(街道)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驻守队伍。在车流、人流陡增,防疫值守压力陡增之际,及时增派志愿者、民兵、义警充实力量,强队伍、聚合力,牢牢把好交通运输关口。
一套规范合理的场地设施。成南高速火花出入口,是全市城区第一个高速出入口,于2002年12月通车。成南高速火花出入口建成时间较早、规划设置落后,其车道虽经过改造已由原来的2进2出4条车道扩建为3进6出9条车道,但仍无法满足如今日益增长的车流量带来的通行需求,时常出现候车时间长、车辆拥堵现象,节假日更甚。经过现场踏勘、方案修订,克服了成南高速火花出入口场地狭小、设施老旧等特点,规范设置了等候区、登记处、采集区、缓冲区、采集辅助区、临时隔离区、医废暂存处、静候区共计8个区域,场地最终实现配套完善、功能齐全。
一套科学高效的查验流程。一是分类引导车辆。严格查“四码”,对仅在南充辖区内通行的车辆,车内人员绿码并持24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即发放绿色卡片(直接放行),对其余车辆发放红色卡片(进入重点查验区),实现车辆分流、缓解交通拥堵。二是分类登记信息。按目的地嘉陵区内和嘉陵区外,设置两个信息登记台,分区分类逐项登记人员信息,做到情况清楚、信息可查。三是分类管控处置。红码及高风险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闭环转运;省外及七日内有成都旅居史绿码人员,设置专用通道、专门地点,落实专人登记并发放健康提示卡,告知闭环返家、主动报备、配合管控,进行“落地检”后予以放行;其余绿码人员,进行“落地检”后予以放行。
一套创新健全的运行机制。一是三级点长例会制度。为保证县级点长指导到位,执行点长统筹到位,轮值点长协调到位,把上级最新工作要求、最新管控政策措施及时传达到最小工作单元,建立每周二、四、六定期召开三级点长例会制度,由县级领导牵头组织,传达学习上级重要会议精神、解读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结合实际研讨管控对策、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例会制度以集中开会为主,同时采取现场会议、视频会议等方式作为有效补充,做到政策人人知晓、措施时时更新、方式不断创新。二是健全三级培训体系。高速卡点实行县级点长全面统筹、执行点长协调部门、轮值点长现场负责,为保证工作有效运转,高速入口守得住、守得好、守得牢,创新建立轮值点长定期培训、工作人员岗前培训、一线人员专业培训制度。点长培训是由县级领导、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或执行点长组织,定期对交通运输系统选派的14名轮值点长进行培训,主要是结合最新防控政策调整卡点管控措施,如何合理设置人员岗位、进行车辆分流、分类区分处置等。岗前培训是由轮值点长组织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现场工作人员由卫健、公安、交警及街道(社区)等部门单位组成,存在工作岗位不同、派遣人数不一、轮班时间不一致的情况。每天由轮值点长对换班的工作人员逐一逐岗进行培训,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上岗前明晰工作内容、知晓最新政策,做到政策日日新、管控人人准。专业培训是由疾控中心安排疫情防控专业人员对所有一线人员进行培训。卡点工作在最前线,做好个人防护显得尤为重要,采取不定期指导培训的方式,内容包括个人防护相关知识、核酸采样操作流程、应急处置操作规范等专业知识,最大程度保障了卡点所有人员自身安全,安心投入疫情防控最前线工作。三是建立三级督导机制。工作是否有效需要实践检验,在督导指导中不断改进、不断更新,我区卡点防控工作更趋于合理、科学、有效。区委、区政府成立督导组,由主要领导牵头,县级点长、目标办、部门领导参与,不定时督导,定期通报;交通局由派驻纪检监察组牵头成立督导组,巡回检查,天天督促,发现问题,现场整改;执行点长现场督导,清点各个部门派出人员,敦促每个岗位认真履职,检查现场工作落实到位。四是设立三级保障模式。为保证卡点工作守得住、守得好、守得牢,由属地牵头提供生活保障,保障一线工作人员吃得饱、睡得下,加班人员有水、方便面、牛奶、面包,劳逸结合,工作有干劲;由卫健部门牵头提供医疗保障,对一线工作人员和上下高速司乘人员出现身体不适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就医;安排人员定期对场地进行消杀。由总工会、区妇联等提供心理保障,工作人员长期坚守,24小时运转,工作强度高、工作量较大,不定期邀请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保障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