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技

突出立德树人 彰显三色亮点 培育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3-06-19 09:52:45    来源:网络    浏览量:   作者:

  ———石首市教育局关工委工作出成效

  (高级记者刘传海通讯员李彬)日前,石首市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市教育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张东平代表市教育局交流发言,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近年来,市教育局关工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细落实省、荆州市、市关工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锻造红色阵地,营造绿色生态,结硕金色成果”的工作任务,帮助青少年成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锻造红色阵地,让成长更有航向

  近年来,我们坚持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用红色浸润青春底色,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

  一是深入红色基地。全市中小学定期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战斗遗址、研学基地等教育基地祭奠、参观、研学,深化红色教育体验,感悟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一年四季,邓初民陈列馆、桃花山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桃花山镇红军学校、团山寺镇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全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场景成了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二是用好红色教材。将《石首革命老区》《桃花山上红旗飘》《石首红色故事选》《石首当代人物》等红色革命著作列入全市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浸润红色文化。

  三是讲好红色故事。组织文史专家、“五老”人员进校园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带领孩子们感悟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真正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血脉。

  二、营造绿色生态,让成长更有底蕴

  一是“五老”宣讲进校园。近年来,聘请27名“五老”组成宣讲团,走进中小学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共举办讲座70余场,聆听报告中小学生达6万多人。

  二是读书活动进校园。组织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教育部、省、市等上级关工委组织的系列主题活动,譬如“与爱同行、护航成长”“红心向党”“中华好家风”等,以征文、朗诵、演讲等形式共叙好家风、共铸中华魂。

  三是主题教育进校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道法课、校本课等组织青少年进行专题学习,引导青少年树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四是法制教育、心理教育进校园。我们利用校园、班级和社会资源与有关部门共同创设育人氛围,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做到“开展一次活动,教育一批学生”。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的法治教育讲座进校园,市义工联合会的女童防性侵公益讲座等构成了社会正能量育人的大合唱,受到家长与师生的好评。

  五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组织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画家、书法家、作家等不定期深入校园,开展以演唱、舞蹈、绘画、书法、写作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我们积极挖掘本地特色资源,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市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让学生从小就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成为懂艺术、会审美、爱生活的人。

  三、结硕金色成果,让成长更有力量

近年来,我们三次荣获教育部关工委表彰(是我市教育多年来唯一受到的部级表彰),多次受到省关工委表彰,每年都受到省教育厅关工委、荆州市关工委和荆州市教育局关工委表彰;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在省厅关工委工作会议上多次作典型发言;近年来我们选送的作品参加省、荆州教育关工委组织的各类竞赛有20人分别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8人获得省级二、三等奖,市实验小学、市邓初民中学获得市级“优秀组织奖”。市教育局原关工委副主任罗安东同志多次被评为省、荆州市教育局关工委的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已故的桃花山镇小学原校长吴玉阶同志,长期与留守儿童交流情感,沟通思想,温暖了一个又一个留守儿童的心,让他们体验到教育的温暖,立下努力成才的宏大理想。教育系统流传这样一首小诗盛赞“五老”宣讲团:“退而不休树新风,老当益壮立新功。为了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乐融融。”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市“五老”宣讲团副团长蔡德云同志退休不退志,在市邓初民初级中学建立“蔡德云关心下一代工作室”,十五载如一日,为石首市中小学生义务宣讲禁毒知识、开展法治讲座两百余场,获益学生10余万人。

  薪火相传的脚步,唯有在实干中才能走远。关爱后代的使命,唯有在实干中才能担当。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建带关建机制,把责任“系”得更紧,队伍“建”得更实,工作“做”得更优,力争市教育局关工委的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让学生成长更有航向、更有底蕴、更有力量。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西部生态环保在线http://www.xibuhb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本网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1050326106@qq.com 联系电话:18608025729
2、凡本网注明"来源:西部生态环保在线"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西部生态环保在线。如转载,须注明"来源:西部生态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西部生态环保在线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西部生态环保在线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西部生态环保在线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西部生态环保在线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西部生态环保在线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青山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西部基层在线 百灵环保网 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 巴蜀新闻网 四川微视新闻网 嘟嘟新闻网 星空观察网 翱翔文化建设网 众识网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8608025729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402000057号
Copyright© 2019 西部生态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